深夜刷不完的手机、周末“补觉”的自我安慰、永远对不上的作息表……你以为只是“没睡好”?其实每一个混乱的夜晚,都在悄悄助长172种疾病——从猝死、抑郁、糖尿病到老年痴呆,你翻来覆去熬夜的每一分钟,都是在给身体埋雷。

健康时报图
172种疾病和这三个睡眠习惯有关
睡眠,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容易被忽略的“健康杀手”。2025年6月,北京大学和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的一项涵盖8.8万成年人、历时7年的研究证实:不良睡眠与172种疾病直接相关,其中42种疾病的风险直接翻倍!

研究截图
研究纳入了8万多参与者,将记录的睡眠数据拆解成三大维度的不良睡眠特征,分别为:
“睡多久”(夜间睡眠时长)
“几点睡”(入睡时间是否规律)
“睡得稳”(睡眠是否易中断)
分析发现,共有172种疾病与不良睡眠特征显著相关,其中42种疾病的风险因睡眠问题翻倍,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和急性肾衰竭等92种疾病有超过20%的发病风险可归因于不良睡眠。具体而言:
1. 习惯作息不规律的人最危险
83种疾病与睡眠节律直接相关。比如作息不规律的人:
⚠️(1)患老年衰弱症风险飙升236%(是规律作息的3.36倍);
⚠️(2)糖尿病、帕金森病超36%的发病风险可归因于节律紊乱;
⚠️(3)坏疽风险增加161%(尤其日间活动不规律者);
⚠️(4)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也有37.05%和36.12%的发病风险与睡眠节律紊乱相关。

2. 总是经常熬夜的人透支肝脏
习惯熬夜的人要注意了!研究结果明确指出,凌晨0:30后入睡的人,罹患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风险,是23:00~23:30时段入睡者的2.57倍。研究指出,这种风险的飙升,很可能与夜间肝脏关键的代谢和修复节律被强行打断密切相关。
3. 总是睡眠不足的人在“慢性自毁”
研究中让人意外的数据:每5个自称“睡够8小时”的人,就有1人实际睡眠不足6小时。这些“虚假达标者”的心脏病风险增加了54%、抑郁症风险增加了79%!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过去有些研究认为“长睡眠有害”——其实是把“熬夜却赖床”的人算成了“长睡眠者”!
因此,千万不能小瞧睡眠问题。它绝非简单的“没睡好”,而是侵蚀身心健康的慢性毒药。一夜安眠,是身体最基础的修复工程。请像重视饮食和运动一样,敬畏每一次入睡。
健康睡眠的4个“黄金标准”
1. 时长7~8小时,不能少于6小时
2025年3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指出,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所以,以后不用再纠结自己睡不够8小时,会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了。
不过,睡眠时间也不能少于6小时。低于6小时的睡眠就会被定义为睡眠不足。
2. 晚上10点入睡,不能晚于11点
《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推荐成年人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6~7点起床。其实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建议最佳入睡时间是晚上10点。
中医:晚上10点多是最适合入睡的时间。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全毅红曾在该院公众号发文表示,中医认为,子时(晚上11点~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下午1点)是一天中最适合睡觉的时间,能快速帮助人体修复损伤、养精蓄锐,达到最佳状态。从晚上10点多开始准备入睡,11点左右可以进入睡眠状态,效果最佳。
西医:晚上10点褪黑素分泌“黄金时间”。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师董文辉2021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介绍,通常晚上9点或10点大脑开始分泌褪黑素。随着褪黑素分泌的增加,身体会出现睡意,提醒你就寝时间到了。我们在晚10点到凌晨2点处于睡眠状态,可以获得最佳的激素分泌和恢复效果。这段时间可称为“黄金时间”。
3. 养成睡眠规律,保持睡眠一致性
2023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神经病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不规律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更高,患上老年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升高53%。简单来说,今晚10点睡,明晚11点睡,后天熬个夜,这种睡眠模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症风险。
研究人员表示,根据研究数据,对于睡眠不规律的人来说,只需要将睡眠规律性提高到平均水平,就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症。
养成睡眠规律,可以通过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来训练。建议每天严格遵循相同的上床和下床时间,不管睡眠好坏,都要坚持。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自己的内在生物钟,从而形成稳定的睡眠节律,这是获得高质量睡眠的基础。
4. 高质量睡眠,看睡醒后的状态
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杨宗芝2025年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指出,睡眠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的睡眠模式都是独特的,睡眠质量的最直接标准是醒来后的感觉。
睡得好的人:醒来后会感觉精力充沛、精神抖擞,对新的一天充满信心。睡得不好的人: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甚至难以集中注意力。
所以,大家不要纠结“要不要睡够8小时”,如果你第二天起床后感觉睡得很好,精力充沛且白天也没困倦,那可以说就是一个良好睡眠。

AI生成图
8个好习惯,找回婴儿般睡眠
✅1. 睡前不要吃得太饱
进食后,食物需在胃肠内消化,不断刺激大脑,便不能安然入睡。晚餐与睡眠应间隔至少3小时。睡前不要喝浓茶和咖啡,也不要饮酒。
✅2. 晚餐后不喝茶/咖啡
咖啡因大概需要8个小时才能代谢排出,若在晚餐后喝咖啡和茶,容易影响睡眠。如有饮用茶和咖啡的习惯,建议早餐或午餐后喝。

健康时报图
✅3. 坚持运动改善睡眠
改善夜间睡眠的重要方法就是白天适量运动。可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运动前进行肌肉拉伸等热身运动,并搭配适度力量练习,但必须避免在睡前两小时内做剧烈运动。
✅4. 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睡前尽量保持身体和心情放松与平静,可以选择看轻松愉悦的书籍,听助眠氛围音乐,如雨声水波、白噪音等,也可以使用薰衣草、洋甘菊等精油。
✅5. 空闲时间晒晒太阳
褪黑素的生成与光照关系密切,多晒太阳有利褪黑素分泌。可选在上午10:00以前和下午4:00以后,到公园、绿地等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散步或闲坐,每天30分钟左右即可。
✅6. 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睡前用温水(40℃~45℃)泡10分钟左右,可以降低足部肌张力,放松全身,从而促进睡眠。

健康时报图
✅7. 改善环境营造氛围
卧室应保持理想温度和光线。温度以20~23℃为宜,睡前关闭灯光,尽量减少光线和噪声,必要的时候可以戴眼罩和耳塞。
✅8. 调整床垫枕头睡姿
床垫很重要,必须要软硬适中,平躺时将手分别伸入脖子、后背、腰及臀部至大腿下面,看是否有空隙,若基本没有空隙,曲线贴合,就说明床垫比较适合。枕头不能太高,以10~15厘米为佳,正常人睡觉时以右侧卧位为宜。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