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从校园到阅兵场:太原学院学子王睿珂正步走过天安门

2025-09-09 14:35:00

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天安门广场上迎来了一场彰显国威、捍卫和平的盛大阅兵。在这支威武之师中,来自太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在校学子、预备役军人、中共党员王睿珂与战友们步伐铿锵、目光如炬,以如山身姿正步走过天安门,用青春热血向伟大祖国致敬,展现了新时代高校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坚定信念与崇高追求。

入学以来,王睿珂同学始终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不仅专业成绩优异,更担任班级团支书,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为同学们服务的质朴感情。无论是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投身志愿服务一线,还是参与社会实践调研,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将党员的先进性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2025年初,当接到阅兵选拔通知时,王睿珂同学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尽管深知将面临极其严格的选拔和高强度的训练,他仍然坚定地向学校提出申请。“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是一名预备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终身难忘的经历和荣誉。”离校前,他向系领导郑重承诺:“我一定不负学校的培养,以最佳状态完成这项光荣使命!”

预备役方队的训练堪称极限挑战,来自全国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队员们要在半年内达到专业军人水平的队列动作。盛夏的训练场上,地表温度常常超过50摄氏度,王睿珂和战友们每天训练超过10小时。抬腿30厘米,一练就是两小时;摆头45度,要求分毫不差;间隔一米二,步步精准测量。最长一次连续站立训练达4个小时,汗水顺着裤腿流进靴子,结束时都能倒出水来。整整180天,累计训练里程近万公里,相当于从祖国最南端到最北端徒步往返。而天安门前的受阅路程,只有96米、128步。这一万公里与一百米的淬炼比例,深刻诠释了“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的深刻内涵。

9月3日,北京晴空万里。当预备役方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天安门时,整个广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王睿珂和战友们目光坚定,步伐铿锵,每一个动作都完美无瑕,展现了新时代预备役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威武形象。

王睿珂同学表示,“那96米,是我人生中最短暂也最漫长的路程。当我听到掌声响起时,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自豪的泪水。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他的阅兵经历和精神感悟,正在校园内产生广泛影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书记雷恒平表示,“王睿珂同学是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优秀代表,他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我校立德树人的成果。要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王睿珂即将重返校园,继续他的学业。他在电话里说,“能够参加这次阅兵,是我一生中最光荣、最珍贵的经历。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国家使命、什么是集体荣誉。今后,我将把阅兵训练中锤炼出的纪律意识、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怀,真正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去——主动参与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把宏大的国防主题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带动更多同学理解强国强军的深远意义,激发大家投身国防、报效祖国的热情。同时,我也愿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多担当,发挥自己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建设,用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和大家一起为我们共同的校园增添更多正能量!”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王睿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王睿珂同学的成长轨迹,彰显了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的崇高追求,更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的丰硕成果。王睿珂同学的故事证明:唯有经过千锤百炼,方能成就国之栋梁;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青春才会闪耀最动人的光芒。在年轻党员王睿珂同学的影响下,学校必将涌现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绚丽光彩。

来 源|太原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