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市2025年度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考察公告》中,有一位考生叫“苏某某”。有网友表示,苏某某即此前虐猫的学生。图/网络截图
近日,一则关于事业单位招聘的新闻引发网友围观,舆论场上不同观点的持续对撞也延宕数日。
已进入事业单位考察环节的考生苏某某,大学在读期间曾因虐猫受到“严重警告”的校纪处分。苏某某应考的岗位为桂林市平乐县同安镇便民服务中心,该中心直接面向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网民对虐猫者的道德品质是否符合公共服务要求提出质疑。
7月1日,据央视报道,桂林平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新回应称,近日,苏某某参加广西桂林市2025年度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通过笔试、面试,进入考察环节。经考察核实,根据《桂林市2025年度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公告》第一条第四点、第十点规定,该考生不符合招聘条件,取消其招聘资格。
查阅可知,平乐县人社部门提供的两点依据,分别为正面清单中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以及负面清单中的11种情况。
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明确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正因为有这些原则性规定,让思想政治品德审查成为公开招聘的应有之义和法定环节。桂林市人社部门也声明,“资格审核贯穿全过程”,这不仅是程序规范,更是对公共服务伦理底线的制度性守护。
根据华中农业大学2024年12月7日发布的情况通报,苏某某于当年10月至11月,共将5片人用某类药物碾成粉末,分次兑水投喂了校内流浪猫。这成为学校依规给予苏某某严重警告处分的基础事实。当行为人对弱小生命表现残忍冷漠时,其价值观已与“为人民服务”的公职宗旨形成根本冲突。
公开招聘的核心基石是公平。公平招录应置于多维视角下考量。苏某某笔试面试合格,进入考察环节,表面看似体现了权利平等。然而,公共服务岗位的本质是服务大众,其公平性涵盖“实质公平”,强调应聘者内在品质与岗位要求的高度契合。
苏某某虐猫事件不是孤立的单次错误:他在长达两个月时间里,以药物投喂形式多次施虐流浪猫,此行为充分反映出苏某某的情感冷漠与责任缺失。虐猫行为虽未直接构成刑事犯罪,但所体现的亵渎生命尊严、践踏伦理底线的行径,仍让众多网民感到不适甚至不寒而栗。
这一考生个体素养的缺陷,经由网民举报和相关调查佐证,理当置于“人岗适配”的框架下严肃审视。同安镇便民服务中心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的是带着温度、德才兼备的服务者,若漠视道德污点强行安置,无异于在公众心中埋下信任危机。
当网民集体发声,质疑苏某某“人岗不适”时,这并非有些论者所认为的“舆论审判”,而是社会良知对公职门槛的正当监督。公开招聘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便利社会监督,以公开促公平。
近年来,虐猫者止步于研招和公考的个案,苏某某并非孤例。2023年,一名考生在某高校研究生招录中,因虐猫前科遭拒绝;2024年初,另一名高校考生在复试环节,也因虐待动物被取消资格。
研究生招生或事业单位招聘,本质皆为人才筛选。以公平之尺度量,对虐猫者当警惕其行为背后的暴虐与情感隔离,是否会外溢到高等教育或公共服务领域,造成更大风险。
舆论场上围绕这些个案的争议虽然激烈,但多数共识已逐渐清晰:虐猫非小事,它撕裂社会情感基底,一旦录用为公职,相当于默许这种撕裂。这并非指向对虐猫者个人机会的剥夺,而是保护更广泛公共利益的必要。取消其招聘资格并非剥夺改过机会,而是因公共服务岗位的信任托付属性要求“零风险试错”。
公平性体现在对所有考生适用同一品德审查标准,而非仅针对单一个案。公共服务岗位的公平,理应建立在对社会公德的坚定守护之上。
撰稿 / 王顾左右(法律学者)
编辑 / 柯锐
校对 / 翟永军